现在小区取名乱象很严重,领导让你负责整改,你会怎么做?
【参考解析】
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到,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。以此来论,一个小区或建筑物的命名其实并非小事。如果由我来负责本次小区名称整改工作,我会认真负责,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:
首先,做好整改准备工作。
一方面询问领导本次小区名称整改要求、涉及范围,通过查看整改文件,了解整改具体要求,如名称涉及皇城、国际、御山、第一城,以及盲目崇洋媚外追求“大、洋、怪、重"等地名,需要重点整改。
另一方面,咨询有经验的老同事了解整改方案如何设计,如何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好落实等相关工作经验,做好前期准备。
其次,做好信息采集工作。
一方面联系住建部相关负责人,传达名称整改要求、相关文件精神,通过系统数据、关键词查找,检索出不符合文件要求名称的小区,进行登记汇总:
另一方面,可通过市民意见反馈,在官方网站及公众号上宜传小区名称整改工作,设置留言、反馈板块,由市民举报违规小区名称,做好核查统计。
再次,做好名称征集整改工作。将不规范小区名称清单予以公示,并通知相应开发商按要求限期进行整改,统报送民政部门进行审核、 登记;对于建造时间较长,开发商联系困难的小区,可通过业主委员会进行小区名称征集工作,投票确定最终名称。在更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《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执行,坚持地名的命名和更名尊重当地历史文化,反映地理特征,坚持相对稳定、名副其实、雅俗共赏、规范有序、易记好找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原则,去除“大、洋、怪、重"的不规范地名。在更名完成后也应在住建部、税务等相关部门做好备案,防止因更名造成快递地址、不动产登记地址、身份证地址变更,以致居民生活不便。
最后,通过本次整改工作,启示我们在今后的小区名称审核工作中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,一方面细化小区名称要求,如民政部颁布的《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》,明确民政管理部门主体责任:
另一方面规范住宅区、大型建筑物的命名、更名工作,细化法规流程,避免乱起名现象再次出现。